2025年,炒菜机器人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京东、锅圈等巨头纷纷押注,橡鹿科技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锅圈对熊喵大师进行数千万元级战略投资。
	餐饮品牌采购热情高涨,小菜园计划投入1.5亿元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老乡鸡已在全国388家餐厅部署自动化设备,湘味快餐“霸碗”全国几百家门店全部配备炒菜机器人。
	一道小炒黄牛肉从10分钟缩至3分钟,炒菜机器人正以惊人速度席卷中国餐饮业。
	巨头押注、餐饮采购,
	炒菜机器人爆火
	锅圈、京东、正大等企业纷纷通过合作、投资等方式加码布局炒菜机器人产业,一场围绕智能烹饪的产业布局正在加速展开。
	京东独家投资了橡鹿科技,享刻智能、智谷天厨等企业也相继获得融资。
	今年7月,京东旗下的七鲜小厨北京首店正式开业,全面采用炒菜机器人进行烹饪。其使用的“美膳狮”炒菜机器人由橡鹿科技研发,一人可操作三台设备,一道小炒黄牛肉从原本需要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完成。
	锅圈于2025年8月对智能炒菜机企业熊喵大师(现称熊喵智厨)进行数千万元级战略投资,准备借助炒菜机器人开拓新门店项目店型——锅圈小炒,首店计划于2026年1月在郑州试营业。
	锅圈小炒门店设计图(来源:锅圈官方账号)
	10月17日,正大集团蒙晋区与拓邦股份旗下厨纪签署战略协议,将正大“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优势与厨纪智能炒菜机技术结合,推动“从农场到餐桌”的数智化转型。
	从社区餐饮到生鲜零售,再到农牧巨头,各行业领军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炒菜机器人视为破解传统餐饮瓶颈的关键利器。
	与此同时,餐饮品牌掀起采购热潮,炒菜机器人品牌直接爆单了。
	餐饮行业长期面临人力成本高企的痛点,成本与稳定性双重压力,催生餐饮行业对炒菜机器人的巨大需求。
	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将炒菜机器人写入战略规划。小菜园在港股招股书中明确,将拿出1.5亿元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老乡鸡也计划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截至2025年4月,其已有388家餐厅采用自动设备。
	更多品牌已悄然布局。湘味快餐“霸碗”在全国几百家门店全部配备炒菜机器人;乡村基、大米先生、农耕记等知名品牌也已引入炒菜机器人作为后厨核心设备。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的爆发。科沃斯旗下炒菜机器人品牌添可今年上半年卖出约1000台商用炒菜机器人,这一数字已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多。品牌方预测,今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去年的五倍。
	橡鹿科技创始人杨建成透露,公司年增速超过200%,去年订单量达1万台。其产品“美膳狮”炒菜机器人已与农耕记、米村拌饭、大米先生、乡村基等知名餐饮品牌,以及全季、亚朵、希尔顿等连锁酒店达成合作。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超3万家餐饮门店完成机器人部署,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将突破15万……
	主打“现炒现做”,
	能否打败预制菜?
	在预制菜风波不断地当下,炒菜机器人为何大火?
	炒菜机器人与预制菜共同致力于解决餐饮行业的效率与标准化痛点。预制菜通过工业化生产降低对厨师的依赖,而炒菜机器人则通过自动化烹饪实现标准化。
	两者均能显著降低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比如,传统后厨往往需要两名厨师,月薪合计约1.8万元;而炒菜机器人方案可实现“一人操作五至六台设备”,人力开支锐减。
	与预制菜相比,炒菜机器人“现炒现做”的独特优势。
	与预制菜相比,炒菜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现炒现做”,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烹饪的需求。调查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更倾向于选择有新鲜现炒菜品的餐厅。
	在口味上,现代炒菜机器人已经能够较好还原中餐的“锅气”。比如,优特智厨的产品使用无涂层的特制氮化铁锅,锅体坚固耐用且没有温度限制,针对中餐爆炒要有“锅气”的需求,能够实现高温爆炒。
	食品安全方面,炒菜机器人使用新鲜食材现场烹饪,避免了预制菜可能含有的防腐剂问题。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一定的接受度挑战,而炒菜机器人现炒的模式更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期待。
	省钱、省力、省时间,炒菜机器人成为了餐饮企业应对内卷的“一颗良药”。
	当前餐饮行业客单价下滑、竞争加剧,炒菜机器人为餐企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中式正餐客单价从56.4元下跌至53.5元,店均出品数量从120以上减少到90以下。
	使用炒菜机器人后,餐厅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炒菜机器人能显著降低餐饮成本:人力成本直降40%-60%,单台设备投入约5万元,通常3-8个月即可回本。同时,它能将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并将菜品调料浪费减少25%-30%。
	比如四川熊喵大师的试点门店,出餐速度从以往5-10分钟一道菜提升为平均2-3分钟可出一道菜,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40%,厨房面积压缩30%。
	炒菜机器人正在成为连锁餐饮品牌规模化扩张的关键引擎。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使用机器人后新店盈利周期大大缩短。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时间、调料配比,炒菜机器人将大师级配方转化为稳定程序,实现跨门店标准化复制。
	炒菜机器人技术正快速演进。应用场景从连锁餐厅扩展至社区食堂、园区、高校等领域。
	杭州轻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AI鲜食现烹”设备单次能出餐300人份,优势在于无油烟无明火、无需上下水,已在几个园区成功试点。厨宝科技的山东歌尔集团食堂项目已应用炒菜机器人、机械臂、传菜机器人、智能售餐系统等,搭建从炒菜、上菜到收餐的全链路智慧厨房。
	新食材观察:
	炒菜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分析,预计到2030年,中国炒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17亿元。
	炒菜机器人中“现炒”模式能否真正取代预制菜,取决于其能否在“锅气”还原上实现突破。
	未来餐饮业的竞争将不仅是口味之争,更是效率与标准化之争。
	炒菜机器人或许不能完全取代顶尖厨师和预制菜,但它正在重塑餐饮业的成本结构与运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介于预制菜与高级餐厅之间的新选择。